更新时间:2025-10-19 09:02:47
BE终于到来了。
要么编剧肤浅,对历史环境和历史人物认识肤浅。要么就是编剧和制片人考虑该剧的受众,现代的我们中大多数对历史环境和历史人物认识肤浅。
历史上当时,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个人加起来只暴露了:
第一,因为搜查台共首脑蔡孝乾家物品缘故,暴露了朱枫可能是共产党员,因蔡家一张新台币上有朱枫在台湾的住址电话;
第二,朱枫认识国军一个大官,朱枫受蔡孝乾所托,请这大官动用关系给蔡的小姨子马雯娟化名刘桂麟办理了军眷离台特别通行证与文件,具体办理者是东南公署交际科长聂曦和王碧奎,王碧奎是吴夫人,聂是吴前副官。
至于是否当时真有所谓保密局事后宣扬的蔡孝乾笔记本上写了“吴次长”,存疑。
第三,谷正文讯问王碧奎,吴夫人确认朱枫是他们家朋友,所以敲定朱枫熟悉的那个“大官”是吴石。然后搜吴石家,发现一些吴将军向不同部门调集借阅材料的借条存根,是他下属聂曦(前副官),王正均(副官),林志森(助手参谋)等经办签字的,搜出了陈宝仓字迹的军事情报材料,于是笔迹大比对,查出来陈宝仓与吴石密切关系。
第四,聂曦大包大揽,意图为吴石开脱,保护吴石,承认自己共产党员身份,以及是自己利用吴石官威,借次长名义搜集情报,全程聂曦(历史上的)都很坦然镇定,告诉保密局自己曾经跑香港向中共都送出哪些情报,伟大可爱的聂曦,这是要把吴石以及交通员们都保护起来。
因朱枫也承认自己共产党员身份并第一时间吞金自杀。特务一直猜测纠结朱枫接头对象到底是聂曦还是吴石,是否利用与吴石家做紧俏药品生意机会,朱枫自己从吴石家官眷圈子里套取情报等。也就是说当年保密局认为朱枫是情报员,而不是吴石交通员。
第五,保密局始终没有吴石泄密,交接情报外泄给朱枫或聂曦的实锤。
陈宝仓,王正均等均没有暴露自己中共地下党员身份-陈宝仓承认有一个他女儿同学小麦,麦金亮帮他家在港台之间船运线上跑腿跑单帮,有机会接触过中共在港的人。因为此时,陈宝仓早就预先把子女们还有小麦都安全送回香港再转回大陆了,说了也无妨。
保密局就把麦金亮记录为吴石和陈宝仓合用的交通员,始终没有认为朱枫是交通员,而认为朱枫是情报员。
综上所述,军事法庭第一次开庭审判,才都认为吴石对身边潜伏“共谍”朱枫和聂曦失察而已,罪不至死。
后来是老蒋反攻大陆失败,急火攻心,需要一批背锅的,要求严惩,于是升级成为吴石叛乱案,后面还有段沄叛乱案,李友邦叛乱案,苏联远东局共谍案等。
我觉得按照历史原来故事拍,会比小编剧本更深刻,但就突出不了皇叔于和伟“吴石”的主角光环,而是聂曦,陈宝仓更主角了。因为保密局自己记录里说,撬开吴石的嘴很困难,即使用刑,也是挤牙膏出来一些琐碎而已。
所以,第二次死刑宣判时候,聂曦和陈宝仓都不意外,早就写了遗书。朱枫早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但一直虚弱少言(同监牢的冯守娥女士撰文回忆)。吴石有些意外,临时写了遗书。
其实我们事后诸葛亮觉得聂曦如果不承认自己党员身份,不大包大揽,也许只有被蔡孝乾出卖了党员身份又及时吞金自杀,极度虚弱的朱枫一人暴露。
但当年聂曦又是办证,又是调阅资料留下存根等痕迹最多,保密局一定是要给朱枫找一个搜集情报的工作对象的,所以聂曦一定是不得已为之。但孰料到,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的努力是保护不了身处有心要以此案株连打击,为老蒋反攻大陆失算背锅的强大势力裹挟里的众人的。
这就是历史环境的复杂以及历史人物没有最优解,只有开盲盒寻找相对最不坏的解,因为眼前一个个随机事件都单线程指向厄运这种无奈。编剧功力达不到刻画这种无奈与宿命悲剧的水准,就另选了更加简单明了地讲故事,喜大普奔的建模方式。
我觉得这个突出于皇叔塑造的吴石主角光环的结局,作为戏剧来说还是成功的。就这样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